橫跨長江的八條隧道應建在珠江兩岸
他說:"珠江兩岸的實際情況已納入實景圖。
珠江新城"、廣州國際金融城和番州西區構成了廣州兩岸的"金三角"地區。它是廣州未來發展的動力引擎,對一體化發展和快速連接的需求十分迫切。記者對已公布的各地區規劃進行了梳理,發現廣州大橋與黃埔大橋之間有8條已規劃和在建的跨江隧道,可稱為隧道群。同時規劃和興建多條隧道,將會大大增加珠江兩岸過河通道的密度,沿線地塊的居民可選擇在附近過河。
目前,"金三角"地區兩側有五座橋梁,分別是廣州大橋、查德大橋、華南大橋、八洲大橋和東浦大橋。兩岸通道的密度是否足夠?中山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倪鵬認為這還不夠。在世界著名的沿江經濟帶中,巴黎的塞納河有36條,中央航道之間的距離約為0.35公里;倫敦的泰晤士河有42條,中央通道之間的距離約為0.5公里;上海的黃浦江有31條,中央航道間隔約1公里;廣州珠江有18條,中部地區的現有航道相距約2.1公里。第一條河兩岸之間的溝通渠道需要加強。
華南大橋和東浦大橋都是高速道路的橋梁,主要的解決辦法是跨境交通,其余三座市政橋梁的擁堵也更加嚴重。"倪鵬說。有必要規劃和建設新的跨江走廊。
長江兩岸的居民都深受長江大橋擁堵的影響。在玉江路工作的張先生對記者說:"我必須經過洪德橋上下班。遲早,上上下下是非常困難的。有時大橋堵塞20分鐘,橋梁堵塞20分鐘,比道路上的時間還要長。"根據調查,廣州每天約有900000人橫穿珠江,約520000人在城市中南部工作。目前,廣州大橋到東浦大橋等五座橋梁的交通量已接近飽和。過橋、繞開太遠、交通燈太多、地鐵過于擁擠等問題,一直困擾著每天往返海峽兩岸的通勤者。
對此,倪鵬鵬分析說:"珠江航道前方有通航要求,跨江大橋較高,這就造成引橋長,匝道空間大,市民需要繞行大橋之間的距離,容易造成交通擁堵。"倪鵬說,過江隧道開挖深度不是很深,需要的引道也不是很長,更容易組織交通,更適合城市中心城區的需要。比如上海這幾年的規劃中,就明確過黃浦江的過江廊道都要建隧道。
廣州大橋、察德橋、華南大橋、八洲大橋等長途過河通道,規劃一批隧道將解決長江兩岸地區的出行需求,那么隧道會不會產生噪音、振動等環境問題?"從目前的設計來看,這些隧道不是大容量隧道,這將限制大型卡車通行,限制行車速度。此外,隧道都埋在地下,并確定了它們的結構形式。與大橋相比,隧道產生的噪音和振動會更小。
他說:"在廣州大橋與黃埔大橋之間,計劃由西至東興建八條橫過河隧道:仙村路-廣場東過河隧道、臨江大道-余江隧道、會展西隧道、會展東隧道、車寶路隧道(車寶路-新橋東路)、八洲東隧道、玉巴隧道及玉竹隧道。"其中,CEPI公路隧道(CEPI路-新交東路)正在施工中,咸村路-廣場東過河隧道、臨江大道-余江隧道、玉浦隧道已完成勘察設計投標階段;會展西隧道、會展東隧道、八洲東隧道均處于前期研究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