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認為的“后疫情”中國電影
為期八天的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于8月29日結束,電影節舉辦了10個主題論壇,主題為"努力夢想",邀請業界90人討論中國電影業的發展和中外電影的合作。記者采訪了四位導演,講述了電影在疫情中面臨的挑戰和中國電影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優勢。
我應該去拍普通人。
環球時報:這種流行病給你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或創意靈感?
陳國輝:今年二月,我打算去墨西哥拍一部電影,這場流行病阻止了拍攝工作。我不太關心自己,更關心我們團隊的工作人員。我會彈劇本和構思故事,但對于基層工人來說,如果他們不工作,他們就沒有工作,所以我急著想辦法為他們做些什么。
在流行期間,我在成都。我每天都去買蔬菜帶孩子。過了一段時間,大家都覺得疫情開始穩定下來,我和同事們開始在網上討論劇本。有些人還想問他們想不想拍有關疫情期間發生的故事的電影。我們都討論過這些問題。
如果我想拍防疫電影,我應該讓普通人,尤其是武漢的普通人,他們的經歷對我來說是很難想象的,我覺得整個武漢都很棒。
唐吉麗:其中一個現實影響是,180多天的暫停導致了至少300億美元的票房損失。對我個人來說,很多項目被推遲,我在八家電影院經營了十多家餐廳,所有這些都是重災區,因此對我個人有很大的影響。但我們并沒有阻止這種流行病,而是冷靜地梳理了我們的工作。
我們將在網上與北京和上海的海外編劇和編劇交流。這一流行病改變了我們通常的工作方式,讓每個人都珍惜拍攝的機會。雖然這一流行病也導致了許多電影公司的倒閉,但我認為,那些能夠在這場流行病中幸存下來并能留下來的電影制片人在未來一定會做得更好。
陳思成:在過去的八個月里,我并沒有停止寫這篇文章,我還在"我和我的家鄉"中拍攝了一部短片,所以我不覺得疫情對我個人有太大的影響,只是"唐譚3"的放映日期被推遲了。
這種流行病對電影本身是有害的,但它并不是不可挽回的。這一流行病也使我們認識到,今后我們應該使電影具有更多的電影意識、更多的工業性質、更強的視聽感、更多的社會探索和熱情。
我們國家的故事一定會給全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
環球時報":你對后流行時代的中國電影有何看法?對中國電影未來的發展有何期望?
陳國輝:目前,全球疫情依然嚴峻,中國電影市場在七夕節可以獲得5億票房,電影界的人仍然很興奮,我認為我國的電影市場仍然很強大。
我希望能夠拍攝更多的本土故事,我希望有更多的故事可以流傳。美國電影可以出去,中國電影也可以出去。但是一步一步地走,因為我們的電影市場的歷史相對較短。但我認為未來中國電影市場將會出現更多的人才甚至天才。其次,我們國家的故事肯定會給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
陳思成:例如,在美國,幾家大電影公司都非常尊重所謂的商業規則,以至于很難在電影類型上擴張并在模型中重復它們。我認為它們在創作方面已經相對飽和了。
我認為國產電影的內容創作存在著藍海。中國電影觀眾更愿意接受我們的文化事物,更喜歡看國產電影,所以我認為給我們電影人這個機會是很好的。中國電影在世界上的優勢是我們的觀眾,因為中國電影觀眾有很高的容忍度,并且愿意接受多種類型的電影。
電影也要生存。
環球時報":你如何看待在線篩查的趨勢而不是醫院線路?
陳國輝:我認為網絡視頻媒體、流媒體等都不是壞事。人們必須進步。我的第一部電影是用電影制作的,然后我從電影轉到數字,在這期間我經歷了巨大的轉變和掙扎。
當然,在手機或電視上看電影確實比在像電影院這樣沒有人說話的全黑環境中更方便。就我而言,我仍然想拍電影,但如果我想制作網絡劇,我也知道如何制作它們。
陳思成:無論是網絡廣播還是電影放映,都有存在的意義。作為創作者,我們一定要讓觀眾對我們的作品有最好的感受。我不拒絕流媒體,因為我一直在拍攝,但流媒體的內容可能遵循流媒體的規則,電影將遵循電影應有的思路。
唐吉麗:(網上放映)對在線平臺來說一定是件好事,對電影來說不是很好。但是這種流行病已經使醫院的線路停頓了太久,電影需要退出才能生存。這種流行病是暫時的,我們的電影院已經培育了這么多年的良好市場。
石井俊兒:受疫情影響,我們需要遠程拍攝和在線篩查,所有這些都需要新技術的合作和新技術的合作來完成我們的工作。我們不可能說已經發生了變化還是創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