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迎來巨大賽道帶來了巨大的機會
最近,金融研究所等金融資本研究平臺發表了一份題為 "新基礎設施、新動能、新征程" 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相關企業已站在新基礎設施的風口上,軌道的提升將帶來越來越多的機遇,未來將有很大的想象力空間。
例如,金融研究所院長、首席經濟學家關慶友表示,中國的發展戰略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建立以國內周期為主體、國內和國際雙周期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模式的背景下,數字經濟是雙周期的主要焦點,扶持產業的轉型和升級,新的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的重要載體,可以預期的乘數效應。
據估計,2020 年至 2025 年,中國新的基礎設施可帶動投資 11 萬億元,平均增長 10%。符合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方向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及其應用,是未來經濟的主要增長點。
該報告梳理了七大新興基礎設施產業鏈的參與情況,即 5G、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超高壓、城市間高速鐵路和軌道交通,涉及約 500 家企業。" 報告將這些企業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實力強大的綜合性巨頭,以華為、阿里巴巴和騰訊為代表。第二類是軌道升級所建立的強勢,代表企業是聯想、北京東方、紫光等股票。第三類是快速運行的垂直新穎性,代表了寧德時代、iFLYTEK、匯川技術和四維圖新等企業。
上述 10 家核心代表性企業的實力是什么?根據報告,除華為以外,其他 9 家上市公司的市值達到 10.1 萬億元。如果華為上市,市值不低于 2.3 萬億元,10 家公司的總市值將超過 12.4 萬億元,相當于 2019 年上海北部和深圳四個城市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GDP) 之和,相當于 2019 年中國 GDP 的 12.5%。
這些企業雖然實力雄厚,但也有明顯的區別。報告指出,隨著新的基礎設施的崛起,綜合型大型企業和垂直型新企業在二級市場上受到高度關注和追捧,但既有的強者則有些尷尬。一般來說,既有的強者不僅擁有堅實的傳統企業護城河,還擁有因軌道提升而帶來的遞增機會。未來的想象空間是巨大的,但市場尚未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因此迫切需要重新審視和重新評估價值。
關慶友認為,以前市場把強者視為加工制造公司或簡單的制造公司、服務公司,現在應將其視為數字經濟公司或新的基礎設施公司,公司的性質發生了變化,資本市場的估值邏輯和估值方法也會相應改變。
事實上,在估值變化的背后,是企業的深刻變革。例如,聯想已經從傳統的硬件供應商轉變為技術提供商。在 5G 方面,深度耕耘了 5G、邊緣云等領域。在云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它為公眾云客戶提供了非常大的數據中心,以及科學計算和人工智能應用的高性能計算。在工業互聯網方面,聯想實現了工業互聯網軟硬件方案的完全自主和控制。
有關行業專家表示,從公路到高速鐵路到信息技術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了應對從 "世界工廠" 到高速鐵路經濟到數字經濟的經濟,每一次基礎設施的升級,都將催生新的業務類型、新的模式、新的經濟,老強企業要抓住新的基本建設市場的機遇,增強產業的智能化改造能力,同時實現自身的轉型和發展。
然而,企業也應該對新的基礎設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企業技術集團總裁唐福耀說,重要的是要看到新的基礎設施可能帶來更多的新挑戰,如工業互聯網和邊緣計算帶來的數據安全問題,數據中心建設中潛在的環境保護問題等。這就要求企業更好地相互協調與合作,為智能改造提供高質量的解決方案,共同創造一個良好的基礎設施市場生態。
此外,關清佑還提醒說,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新基礎設施不是一個短期概念或故事,而是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是涉及基礎設施升級和改造的一個長期主題。就企業而言,不應抵觸這一概念,而應積極參與其中,成為新基礎設施建設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