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斷供”第一天,華為情況如何了?
2020年9月15日,注定是中國芯片和半導體研發史上的一天。經過120天的緩沖期,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禁止華為及其子公司進行芯片升級。美國政府無理地誹謗和壓制了一家擁有全國權力的中國科技公司,阻止華為從外部獲取芯片。
從十五號開始,臺積電、高通、聯發、三星、SK大力士、美光等公司都正式切斷了華為的業務,一些華為員工透露,這一天的工作仍然正常。十五號下午,中芯國際證實已向美方申請繼續供應華為。
國內外分析師普遍認為,華為高端手機業務將受到打擊,但芯片庫存明年初就足以支撐。觀察人士也在密切關注11月大選可能出現的變數。最后,華為已開始從軟件方面調整,強調本地化和自力更生,從而引發一場突破性戰爭。
華為消費者業務余承東此前透露,9月15日之后,麒麟的旗艦芯片可能會停刊。2019年,華為的消費業務(包括智能手機銷售)首次占總收入的一半以上,占總收入的一半以上(54%)。
這位分析師認為,華為現在面臨的關鍵問題是手機基帶芯片,而國內發展情況一般。另一方面,5G基站芯片沒有受到禁令的影響,因為"庫存相對較高,庫存更多","短期內不存在供應問題。
證券時報"援引產業鏈消息人士的話說,華為高管目前對芯片禁令沒有B計劃,"應該主要尋求國內替代品。"知情人士和半導體專家承認,要找到高端芯片的國內替代品并非易事,并面臨技術瓶頸和時間挑戰。
這位專家認為,華為可能會從高端手機業務中"縮小尺寸"。"華為現在真的是‘無路可走’,高端的一方已經不能再這么做了,只能縮小尺寸來做汽車或OLED驅動,以及開發動力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其他手機周邊產品。
但電信行業資深獨立分析師黃海峰告訴"環球時報",他認為華為不會完全放棄高端智能手機業務。"最糟糕的情況是暫停銷售。
另一方面,華為在過去兩年里也在提前計劃和在美國壓力下提前囤積商品方面發揮了作用。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年底,華為的總庫存達到945億元。其中原材料354.48億元,比年初增長86.52%,近九年來,比重和增長都達到了新的水平。華為去年的總庫存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5%,價值超過1600億元人民幣。其中原材料同比增長65%,產值585億元。
據臺灣媒體報道,在禁令生效前的幾個月里,華為購買了大量由海思設計并由臺積電生產的麒麟9000芯片,以及其他制造商的芯片。今年8月,東京電力(Tepco)和聯發科(MediaTek)等20多家本土半導體制造商實現了創紀錄的營收。
過去幾個月,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SIA)和國際半導體工業協會(半導體行業協會)發表了聲明,強調這項禁令給與華為無關的公司造成了近1700萬美元的損失,將削弱企業購買美國制造的設備和軟件的意愿,最終損害美國的半導體產業,并給供應鏈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和破壞。
從長遠來看,除了侵蝕美國產品的現有客戶群之外,它還加劇了企業對美國技術供應的不信任,促使其他公司試圖取代美國的技術。
美國塔夫茨大學經濟史學教授克里斯·米勒15日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美國在芯片領域"切斷供應"的能力取決于過去幾十年來在科研投資中積累的技術優勢;然而,從芯片制造到設計,美國正在失去優勢,臺積電和海耶斯已經趕超或正在相互追趕,中國政府也決心加大對半導體研究和開發的投資。
正如華為十五號被"切斷"一樣,美國國務卿龐培心滿意足地表示,他相信"值得信賴的"西方公司也將與華為5G競爭具有價格對價格優勢的產品。"西方技術將主導全球電信市場。
梅卡托中國研究所(Mercator China Institute)(MERICS)高級分析師約翰·李(John Lee)表示,美國不太可能阻止中國投資半導體。"從中長期來看,中國很可能取代美國的技術,發展完整的國內半導體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