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們談智慧灣地區的建設:需要重視數據治理和系統重建業務模式的解決
智慧灣地區的建設是一項重要的社會系統工程,高層設計必須做好。"中國電子信息產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董云庭13日表示,智能灣區建設需要統籌規劃、協調推進和全面管理,促進智能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將信息系統和數字系統引入智能灣區,在實現數據共享的同時確保數據安全。此外,他還強調了在當前經濟環境下解決商業模式問題的重要性。
在嘉渡科技(9.280%、0.10%、1.07%)、廣州地鐵集團和廣州軌道交通產業聯盟聯合舉辦的"紅連共建芝集灣區--智能灣區軌道交通發展與思考"座談會上,董云庭指出,海灣地區的發展處于全國前列,經濟實力雄厚,創新要素集聚,新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智慧城、智慧公園的建設正在取得進展,智慧灣地區的建設已經有了基礎。
然而,對于智慧灣地區的建設,除了智慧技術的應用外,董云庭認為還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如如何推進物聯網和數據治理體系建設,如何保障信息和數據安全,配套法律法規能否加快后續工作,以及數據共享、關鍵數據和技術路線管理以及城市系統改造等問題。其中,對于數據共享問題,他認為,對于數字經濟、智能灣區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能否按照規定開放政府數據是關鍵因素。在系統重構問題上,"如何將現有的數字系統和信息系統引入到我們的智能系統中,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他還提到解決商業模式問題不容易,"特別是在當前形勢下,一方面受疫情影響,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不斷減稅,地方財政也大幅減少。錢是從哪里來的?所以一定有一個好的商業模式。目前,智能軌道交通、智能能源(4.080、0.00、0.00%)、智能燈柱(工業)都是政府或國家電網投入的資金。如果沒有良好的商業模式,其他問題就難以解決。當施工只進行,未完成時,只能一步一步向前推進。
此外,董云庭認為,在建設智慧灣地區的同時,公民的個人素質、職業道德和守法觀念也需要進一步提高。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廣州港澳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廣南在會上介紹了他對粵澳大灣地區基礎設施連通政策的研究,張廣南指出,從公路、軌道交通、港口、水運等方面看,粵澳大灣地區的建設在規模、結構、空間、協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比較重要的問題:
一是交通基礎設施的空間布局,東強西弱,以珠江為界,東西兩岸城市發展不平衡。因此,在規劃中,今后如何進一步發展珠江三角洲西岸的工業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將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第二,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東、西翼之間的連通性不足,涉及到許多港口、機場和城市交通的進一步發展。最后,由于粵港澳大灣區獨特的一國兩制、三個獨立的海關模式,有必要創新地探索管理模式。
他指出,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今后粵港澳大灣區應建立以桿驅動、軸向支撐的網絡空間布局,加強西部翼的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連接廣州、深圳和香港三大核心城市,優化各種交通方式,構建綜合綜合交通模式。為此,粵港澳大灣區需要興建多項重點工程,包括港口一體化和機場協調發展。同時,我們可以參考世界銀行的全球基建基金管理架構、歐盟基建緊急管理,以及香港政府在運作、投融資及政策創新方面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