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金融機構“水土不服”的緣由
我們最近對人民幣國際化進行了非常全面的評估,正在重新考慮這方面應該做些什么。"在10月24日晚舉行的第二次外灘金融峰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國際部部長朱軍透露,過去人民幣國際化主要是市場原則,一切都是由市場決定的。監管機構和政府的作用在于消除政策領域的障礙,使人民幣匯率能夠盡可能地在市場上運行。現在,由于國內外形勢越來越復雜,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在以市場為導向的同時,政府可能會發揮進一步的積極作用。
例如,在政策支持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可以在雙邊互換協議(掉期合約)中發揮作用,促進雙向交易和雙向貿易。還可以進行協調,使跨境交易和支付更容易為人民幣服務。同時,它將進一步深化海外市場的作用,為跨境電子交易和電子支付提供一個公平的市場。
政府還可以深化金融改革,消除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的障礙。例如,資本市場的自由化和市場化使人民幣匯率更加靈活,并對債券市場進行改革,提高二級市場的流動性,創造更好的政府債券收益率等。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當天上午的講話中,提出了中國下一步推進金融業開放的關鍵方向,包括全面實施預收國民待遇和消極名單管理制度,促進對外開放觀念和模式的轉變,全面推進金融服務業開放,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人民幣國際化。在加快對外開放的同時,他強調要防范風險,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提高金融監管的專業性和有效性,建設各種"防火墻",提高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使監管能力適應開放水平。
金融開放變得越來越緊迫
2018年4月,中國宣布大幅放寬金融市場準入,此后,"兩個締約方、兩個協會、一個局"宣布并推動了50多項具體的開放措施。
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是構建新的發展模式的必然要求",易綱在講話中指出,"金融業的開放不僅引進了機構、企業和產品,而且增加了金融要素的供給,也促進了制度法規的完善,促進了金融體系的供給。這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能力,促進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外國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已有幾十年,金融開放一直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話題,近年來金融開放似乎有加速的趨勢。今年發布的"外商投資準入專項管理辦法負面清單"中,金融準入負數清單已經正式清理,越來越多的外資和外資機構有序地進入中國金融市場。
當前,我國加快金融開放有其內在的迫切要求,同時也存在一些有利條件。這些因素共同促進了金融開放的加速。由40人組成的中國金融論壇研究部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徐啟元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一方面,在中美沖突的背景下,脫鉤風險的各個方面都在出現,而金融領域在加強聯系方面是罕見的。在當前特殊時期,進一步加大金融開放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緩解脫鉤風險。
另一方面,中國正面臨著產業轉型和升級的壓力,但目前中國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發展并不完全匹配,尤其是新興服務業缺乏抵押品,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通常風險較大,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不完全適應產業轉型和升級的需要。"此時,不僅要推進金融供給側改革,還要通過引進外資金融機構進入金融服務業,如股權投資領域,充分發揮其比較優勢,促進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此外,中國已經能夠預防和控制疫情,增長率保持相對穩定,財政和貨幣政策保持在正常區間,這也為近期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提供了良好的宏觀基礎支持,同時中國的金融改革和開放政策也得到了國際承認,中國債券市場明年將全面進入世界三大債券指數,外國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的興趣更加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