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還有10%的技術問題需要解決
10月21日,中國第一輛正常運行的5G無人巴士降落在蘇州。這輛出現在新蘇州高速鐵路城市的無人巴士,以每小時20公里的速度在開放的城市道路上行駛。除了避免行人車輛、自動換車道、自動轉向、交通信號燈識別等基本功能外,無人巴士還能處理各種城市復雜的交通場景,比如穿過人行橫道、汽車交叉路口、處理后車擁堵、"幽靈探測器"等。
在此之前,10月12日,北京還開通了海淀、宜莊等無人駕駛出租車測試,十二號北京的電話超過2600個訂單,早在今年4月,長沙就已全面開通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
自動駕駛儀服務的登陸是否意味著它們的商業化正在接近?
商品化迎來了最佳時機
自動駕駛儀目前的著陸情況如何?它發展到了什么程度?
2019年12月,中國首次提出了新的基礎設施概念,掀起了一股新的浪潮。新的基礎設施包括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和區塊鏈,其中三項是自動駕駛儀軟件--5G、AI和大數據中心(云計算)的核心技術。在接受"科技日報"采訪時,輕舟智慧型航空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在接受"科技日報"采訪時說。
錢認為,自動駕駛儀處于這些主要區域的交匯處,是新基礎設施的典型著陸應用。再加上近年來智能城市的不斷完善和智能交通政策的不斷完善,可以說,我國的自動駕駛儀商用著陸正迎來最佳時機。
就整體著陸而言,僅從近年來無人駕駛行業初創企業的情況來看,以2018年為分界點,在無人駕駛領域創業確實有兩個黃金窗口。"錢宇說。
2015年至2017年出現了第一個黃金窗口,當時出現了一批自動駕駛儀公司,在此期間,融資主要基于估計的產品規模和團隊背景,當時市場對l4級自動駕駛儀(完全自動駕駛儀)產品的登陸抱有很高的期望,設定了許多更樂觀的短期目標。
當短期目標未能實現時,市場感到失望,人們對著陸時間有了新的理解,在資本寒冷的冬天,因此自動駕駛初創企業的聲音要少得多。"錢宇說。
2019年以后,對L4級自動駕駛儀的預期開始回歸理性。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市場需求也要求無人駕駛產品登陸。與此同時,國家出臺了各種政策,相應的法律法規也逐步完善。隨著硬件成本的大幅下降,L4級自動駕駛儀的短期著陸場景逐漸明朗。
余謙說,目前,業界預計,低速載人場景在公共道路上的著陸運行時間約為1-3年,而低速裝載場景在公共道路上的著陸時間為3至5年。雖然幾年前已經有各種物流車輛、輪渡車輛試運行,但這些試驗操作僅限于公園,其中著陸是指在開放道路上的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