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外債穩步增長,外債余額增長帶來的風險是否可控?
自今年初以來,中國的外債穩步增長。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截至6月底,中國全部外債余額為2.1324萬億美元,比2019年年底增加751億美元,即3.7%。你認為中國外債的增長如何?風險可控嗎?
3.7%的增長率遠低于GDP的名義增長率,這應該說是相對較低和正常的。"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說。
外債是一個國家的外債。適度、結構合理的外債有利于一個國家利用國際資源自用,形成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合理利用外債有很多好處。"趙清明認為,"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外債就是其中之一。特別是近幾年來,歐美國家實行了零利率甚至負利率,外債借貸的資本成本相對較低。對我國一些資本規模較大的國際企業來說,適度舉債是有利的。
據報道,外債安全主要通過四個指標來衡量:2019年年底,中國外債比率為14.3%,債務比率為77.8%,償債比率為6.7%,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的比率為38.8%。這四項指標的安全線分別為20%、100%、20%和100%,這是國際公認的。中國外債的四大指標均在安全線內,風險指標健全,說明我國外債風險可以整體控制。
與此同時,中國的外債規模遠低于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總體水平。根據世界銀行今年1月公布的最新數據,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的外債余額在全球排名第13位。美國、英國和日本的外債分別是中國的10倍、4倍和2倍。與經濟規模相同的國家相比,中國的外債絕對規模并不大。
近年來,中國外債的增加更多地反映了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外國機構也通過增加人民幣債券等資產持有外債。"趙清明說,近年來,中國外債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外國投資者持有人民幣資產的增加,外債的穩步增長也反映了投資便利化政策的影響和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的認可。
在全球負利率環境下,中國經濟繼續穩步復蘇,債券市場繼續開放,人民幣債券受到外國投資者的青睞。此外,隨著中美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中國非居民銀行存款的規模也在擴大。今年上半年,債券和貨幣存款余額分別增加374億美元和306億美元,分別占外債余額增長的50%和41%。與2014年底相比,債務證券余額在外債余額中所占比例從8%上升到目前的27%,即超過1/4。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外國投資者大多是外國央行等機構,也是長期投資者。其目的是長期配置資產,而不是以短期利潤為目標,投資也以中長期人民幣國債為主,有利于保持我國外債結構的穩定。外管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中長期外債的比例已從2017年底的35%上升到今年6月底的43%。中長期外債和短期外債為"四、六開放式",期限結構相對合理。
總的來說,外債余額的增長符合中國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持續擴大的需要。"外管局負責人此前告訴"經濟日報",與國際經驗相比,中國債務證券的規模和比重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間。債務證券規模的擴大意味著"風險分擔"資本流入可以作為外債結構的穩定器。
趙慶明認為,外債的穩定增長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企業的國際化程度將增加對外債的需求;另一方面,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水平的提高,外債也將保持穩定增長。因此,我們無須擔心外債的增長。總的來說,中國的外債管理更加謹慎,外債不會突然大幅增加,總體增長率將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