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認養·經濟暢 2022現代農業與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京舉行
2022年6月29日,由中宏龐博(北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辦,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協辦的“共享認養·經濟暢想——2022現代農業與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原農業部副部長劉堅,商務部原副部長周可仁,科技部原副部長吳忠澤,原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炳生,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莊聰生,國務院國有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韓修國等專家學者,以及媒體朋友們一同出席。本次座談會分為專題分享、主旨演講、圓桌會議三個環節,中間還進行了《中國豬業報道》開機儀式和民營企業間的戰略協議簽署。
我國發展現代農業是解決“三農”問題,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趕超戰略的根本途徑。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參與到農業產業發展中來,并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進程中一支最具活力的經濟力量。
堅定發展信心 大力發展認養農業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要重點發展農村數字經濟,夯實數字農業基礎,推進農業轉型,創新農村流通服務體系,積極發展鄉村新業態,推動互聯網與特色農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意農業、認養農業、觀光農業、都市農業等新業態,促進游憩休閑、健康養生、創意民宿等新產業發展,規范有序發展鄉村共享經濟。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副主任龐博先生在致辭中講到,共享農業本質上是農業與互聯網相結合的現代農業新商業模式。認養農業是共享經濟在農業領域一次新的嘗試,打破了農業生產的固有模式,通過與旅游、養老、文化等產業進行深度融合,不斷推動鄉村發展轉型升級。
龐博集團執行副總裁李艷鳳女士代表主辦方感謝到場的領導及嘉賓,就龐博集團實踐的共享認養新模式及肉類食品安全問題解決方案進行深度探討。龐博集團致力于打造生態共享科技養殖牧場,把認養農業作為破解優質農產品流通難題的有力抓手,在全國建立了上百家營銷中心。在國家大力進行供給側改革之際,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發展格局的新時代背景下,龐博集團黑豬產品已經開始走進千家萬戶,重合同、守信譽,視品牌如生命,良好的客戶體驗,使很多消費者成為龐博集團的忠實用戶,為現代化農業發展貢獻“龐博智慧”。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民營企業發展前路艱辛。面對疫情沖擊,龐博集團迎難而上,抓住機遇,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莊聰生講到,在全球疫情大背景下,民營企業發展逐步分化,創新型民營企業發展越來越好,傳統型民營企業發展舉步維艱。民營經濟的發展經歷了無數攻堅克難的過程,作為民營企業龐博集團要始終堅定發展的信心,堅持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走獨立自主發展道路,增加企業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認準發展方向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當前我國“三農”工作重心已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要抓手。全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主席、全國鄉村文化創新聯盟主席、國務院原參事、原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原農業部副部長劉堅在講話中指出,中國農業現代化必須要堅持“城鄉一體”“三產融合”,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必須堅持實現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數字化“四化”同步。農業現代化是一種過程又是一種手段。民營企業作為助力鄉村振興,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要認準發展方向,大力發展數字農業,推動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
發展數字農業離不開科技。科技部原副部長吳忠澤在《大力發展數字農業,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主題演講中講到,近年來,全球新一輪的產業革命和變革加速演進,特別是數字科技對于農業領域的滲透性、顛覆性越來越強,新的理念、新的業態、新的模式深刻地改變著農業,引發了農業產業深入變革,以資源整合、數據共享為途徑,推進數據融合、挖掘與應用,搭建共享平臺,實現農業農村數據互聯互通、資源共建共享、業務協作協同,加快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融合,催生數字農業農村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大幅提升農業數字經濟比重,讓農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炳生先生著重提到了中國豬業的重要性。他說,豬肉是中國人餐桌上最重要的肉類,現在的情況是人們主糧吃的更少了,副食品吃的更好了,這一切得益于習近平總書記對糧食安全問題的重視,他強調說“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國人飯碗及國家糧食安全從一定程度上說也是養殖業發展是否健康的問題。我國黑豬產業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受“豬周期”宏觀影響,在市場低迷的時候,中國豬業拼的是新的飼料轉化率,誰的成本低,誰就能堅持的更久。他認為,龐博集團全產業鏈有助于降低豬周期波動的影響。
融合創新發展,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在《我國生豬市場形勢及趨勢展望》主旨演講中提到,豬周期存在的根源在于生產供應周期變動和消費需求形勢相對穩定。產生原因:一是豬肉內在的農產品屬性,依靠庫存調節豬肉產品供給的余地較小;二是生產周期性;三是消費短期波動、中期相對穩定性與長期變動;四是生產成本要素變動;五是規模化程度、產業組織水平;六是疫情、公共安全事件等不確定性因素;七是豬肉進口;八是產業和市場調控政策。就產業和市場短期形勢分析來看,2023年豬價形勢將會明顯好轉。
中國豬業企業如何有效應對豬周期呢?朱增勇建議既要尊重豬周期一般規律,又要關注豬周期新特點;既要關注生產,又要關注消費變化趨勢;未來規模化結構將會分化,產業鏈聯合將會成為未來發展趨勢,融合創新發展,提升成本競爭力,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如何融合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呢?原衛生部副部長、首席健康專家殷大奎從衛生健康的角度深入分析和舉例,豬在人體器官異種移植方面存在巨大市場空間,同時也存在巨大的技術挑戰。他建議,今后豬產業一定要融合創新,一定要多學科、多行業、多部門、跨國界發展。
我國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豬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改變,很多消費者現在越來越喜歡吃黑豬肉,黑豬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怎么才能發展好我們自己的黑豬養豬業?中央電視臺原副總編輯張華山講到,很多時候養豬企業和銷售市場說黑豬品質好,但是并不能獲得消費者的信任,如果繁育、養殖到分割等環節,能夠做到可追溯,那么老百姓自然買的舒心、吃的放心。從宣傳的角度來講,報道關注點要密切跟人民群眾聯系在一起,做好中國豬業宣傳工作,利用好媒體陣地大力宣傳,為促進我國豬業健康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擔負時代使命 深化全產業鏈布局
“認養農業”共享經濟在農業領域是一次新的嘗試。龐博集團步步筑基,敦本務實,全力布局創新發展“認養農業”。龐博集團教育部CEO張崇杰在《生態養殖——助力鄉村振興 發展數字農業》中講到,認養農業核心價值是產品的品質“互聯網+認養農業”模式將產業鏈由過去的“產供銷”變成“銷供產”實現“養殖場”到“餐桌”的直接對接,并借助物聯網等技術,實現可視化、公開化。龐博集團“認養農業”作為共享經濟的一種表現形式,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了一種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生產方式。
為了推動“認養農業”持續穩定發展,龐博集團分別與西部開發控股集團、中商農產品交易中心、中國科協中錁農業科技、畜禽牧草聯盟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深化全產業鏈布局,順應時代潮流,共擔時代使命。在《共享認養帶動農產品流通圓桌論壇》中,中國輕工業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執行總經理李振中,龐博集團運營總經理李艷成,中商農產品交易中心董事長張軍從不同維度就共享認養帶動農產品流通做了深入交流與分析。
其中李振中說到,嶄新的認養模式改變了我們傳統農產品流通體系的模式,從產供銷到以銷定產,解決了農民最擔心、最憂慮的銷售問題。李艷成認為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對健康的、綠色的、生態的追求,這種訂單式認養機制能夠做到全產業鏈的推動。縱觀中國豬業,在黑豬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眾多企業只是把黑豬鏈條的某個環節做好了。龐博集團立項之初即以全產業鏈思維謀劃產業布局,大力推行共享認養農業。為什么我們今天要做這個認養呢?李艷成回答說,因為共享認養的方案最適合全產業鏈的落地。在疫情當下,龐博集團將會加大線上的培訓團隊,招商團隊和宣發團隊,推動認養農業可持續性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由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聯合中國畜牧業協會、中國畜牧獸醫報共同主辦,龐博集團冠名播出的《中國豬業報道》欄目正式開機。中央電視臺原副總編輯張華山、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副主任龐博、龐博集團董事長劉易程,中國科協中錁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公麗一起上臺揭幕。《中國豬業報道》欄目致力于打造中國最權威的豬產業欄目,專注于中國豬業市場政策解讀,科學技術及豬場先進管理理念的傳播,服務于安全、高效生豬生產,多維度、多視角講好豬業故事,為廣大豬業從業者和廣大消費者帶來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和指導。
共享時代正在一步步地發展,認養共享經濟必將成為中國科技新的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