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提升農村環境,建設美麗鄉村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一直以來,由于點多面廣,問題復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各地普遍的老大難問題。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以精準實施長潭庫區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改造工程為突破口,依托體制機制創新,為全域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創出新路,打下基礎。目前,長潭庫區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改造工程正在有序推進中。
位于黃巖境內的長潭水庫是一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臺州市一半人口即300萬人口的生活飲用水來源于此。庫區范圍涉及該區西部2鎮5鄉,共計177個行政村,在冊人口近20萬。庫區內的這100多個村莊大部分為典型的山區地形,道路交通依山而建,農民住宅建設布局零亂,農村生活污水具有面廣量少的特征,這給庫區的生活污水處理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
歷屆黃巖區委區政府始終牢記,保護好長潭水庫用水安全,是七十萬黃巖人不可推卸的責任。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長潭水庫保護區內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難題,切實筑牢庫區水生態安全屏障,從2021年開始,黃巖開始著手謀劃長潭水庫保護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提升改造工作,先后組織編制《黃巖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近期規劃(2021-2025年)》、《長潭水庫保護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強基增效雙提標”實施方案》等規劃方案,該方案為全省首個通過省市區三級專家評審的實施方案,其所倡導的“統一標準、兼具特色”理念兼顧了水源地農污治理和水環境保護,解決長潭水庫保護區地廣人稀、山形復雜,污水收集及處理難度較大的問題,為《浙江省大中型飲用水源地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編制導則》編制提供新視野。
長潭庫區有不少傳統村落。近年來,隨著鄉村風貌改造的持續推進,鄉村旅游也隨之蓬勃發展,旅游收入已經成為當地農民收入的一個新增長點,但同時也帶來了游客人數激增、污水處理量翻番、處理終端長期處于“吃太飽,消化不了”的窘境。為了兼顧傳統村落保護和百姓正常的生活需求,黃巖積極創新,改變傳統農村污水終端處理模式,在三產較為活躍的鄉鎮建設小型污水廠,以原農污終端為“珠鏈”,改建為污水提升泵站,再通過適當改造將原農污管道串聯成網,將村一級的污水全部接入鎮上的污水廠統一處理。目前,寧溪鎮已經建成了這種新模式。
高標準推動設施建設。在全省率先開展綠色處理設施創建工作,楊恩終端被評為三星級,麻車頭2#、象岙兩終端被評為二星級。二級保護區范圍內具備條件的鄉鎮圍繞新建污水廠進行提升改造,充分利用現有的管道和設施,在處理達標后輸送至庫區外排放。二級保護區外以及保護區內暫不具備條件的村莊采用終端進行治理,黃巖還在庫區劃定禁排區域,統一采用終端濕地設置,且將農污治理、景觀設計、中水資源化利用等與當地實際相結合,融入山水景觀之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黃巖堅持“中水回用”這一理念,終端尾水經濕地深度凈化后,用以林區灌溉、廁所用水等,提高水循環利用率,為綠色生活注入“活水”。目前,庫區38米線附近的農污終端均已實現中水資源化利用。
黃巖在實施長潭庫區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改造工程中,始終堅持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建立起一體化養護管理體系,通過物探排查、“CCTV”檢測等方式摸排梳理農村污水管網體系底層數據庫,通過數據庫資源的整理與運用,有力保障了工程建設廉潔、高效、高質量。同時,黃巖還建立起了以部門為監督主體、鄉鎮政府為管理主體、村級組織為落實主體、農戶為受益主體、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為服務主體的“五位一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體系。截至目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蓋率和出水達標率分別達到94.95%和90.87%,高于全市平均水準,基本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有效收集、應治盡治。2016年,黃巖區獲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榮譽稱號。此后,還先后4次獲得省級考核優秀等次。 ( 文/厲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