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勇:構建智慧教育服務生態體系 打造全新行業未來
智慧教育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是新時代教育信息化關注的重點。教育部在2018年頒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強調,要開展智慧教育,實現“互聯網+信息技術”與教育創新發展的深度融合。這表明僅借助信息技術簡單輔助教育已無法滿足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需求,如何應用智能術賦能教育備受學界關注。
我國知名智慧教育企業家呂勇認為,智慧教育不是單純的技術升級換代,而是以智能技術為支撐實現教育服務的系統性變革,他表示道:“在智慧教育的影響作用下,教育服務的內容、結構、形態、模式都會發生根本性變化。”
(呂勇)
呂勇是一位具有卓越背景和成就的教育家,畢業于有“南哈佛”之稱的美國Top15高校——萊斯大學。畢業后,他與多位名校畢業生共同創立了成都來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擔任該公司的CEO兼教育總監。創業早期他便對教育行業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敏銳的洞察力,投身于智慧教育的研究中。經過一番探索和努力,他成功研發出多個基于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科技的智慧教育技術成果。據了解,呂勇的技術成果在國內外眾多學校和教育機構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了卓越的反響。他的貢獻不僅為來者教育帶來了眾多榮譽,也為中國的智慧教育事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呂勇始終走在時代前沿,以他的獨特見解和創新思維推動著教育領域的發展。
當前,智慧教育構建服務生態體系以實現變革目標,其核心和焦點是智能技術支撐下豐富、多元、可選擇的教育服務。通過構建開放的服務生態體系,教育服務企業或機構由靜態的知識倉庫發展成為能連接智慧認知網絡的個性化學習空間。但呂勇表示,現階段的智慧教育在持續推進過程中仍面臨教育信息系統建設碎片化、統籌建設與分散建設系統的兩難困境、教育應用動態多變開發難等結構性困境。
“每年都有大量的教育信息和教育產品系統涌入教育領域,但其實有很多的信息化產品都無法滿足多變的、實際的教育需求,無法在具體的教育場景中使用。”呂勇表示,教育服務企業或機構實際需要的是柔性可重組的教育信息系統,是貼近用戶、具有服務性質的教育信息系統,“但是這種貼近一線場景的教育應用開發是一項專業性極強、變化性較大的工作,負責這項工作的專家既需要對教育領域有深刻的理解,還需要較強的技術研發能力,而一般的教育機構很難擁有這類專家級的人力資源。”因此,如何高效利用智能技術開發出符合多樣教育需求的教育應用,成為持續推進智慧教育的一大難題。
面對一個又一個的行業難題,許多從業者紛紛感到迷茫與無措,但呂勇卻對智慧教育的發展充滿信心,在行業深耕多年的他,憑借著敏銳的行業觸角,感受到其中蘊藏的無限生機。他認為,在技術的支持下,智慧教育能夠變不能為可能,也能夠成小能為大能,“智慧教育離不開技術的力量。智慧教育要想走出困境,只關注教育信息系統建設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借助諸如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重構教育信息生態,構建智慧教育服務生態體系,助力智慧教育的發展。”呂勇說道。
如何構建智慧教育服務生態體系?呂勇表示,首先要擺脫簡單的技術思維方式,從構建人與技術最優的共生關系來考慮,“我們要從整體優化的視角考察技術在教育中的角色與定位,從以往對單一、靜止要素的關注轉變為對系統信息流通、共享以及要素之間嵌套關系的關注,通過促進技術和人、建設和應用、技術與教育的協調發展,使教育服務生態體系促進教師和學生全面發展的價值最大化。”
最后,呂勇強調要推進各生態主體的緊密協同,他說道:“在實際推進智慧教育的建設工作中,教育服務商需轉變自身的信息化理念,從原本擁有技術轉變為擁有服務,將自身的注意力轉移到使用教育服務解決實際教育問題。”作為我國新時代創新進取、奮發圖強的智慧教育企業家,呂勇對于推動科技發展、引領行業進步有著強烈的使命感。他表示,智慧教育體系的建立與發展以及創新變革,都需要持續的努力和時間的積累。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和進步,將不斷有新技術涌入其中,為智慧教育帶來新的可能性。作為一位教育行業的從業者,他將繼續深耕于教育第一線,及時掌握最前沿的技術,了解教學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并努力研發出適合教育行業發展和時代進步的優秀成果。(文\羅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