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土木建筑工程學院開展“訪紅軍渡,感革命情”主題活動
(通訊員:黃思捷)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為弘揚紅色文化,共感革命情懷,賡續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7月9號上午,長江師范學院土木建筑工程學院三下鄉“筑夢家”志愿者服務團赴濯水古鎮開展了“訪紅軍渡,感革命情”主題活動。
紅軍渡具有濃厚的紅色革命歷史。相傳紅軍渡原名黃泥沱渡,是有幾百年歷史的老渡口。1934年5月6日凌晨,賀龍率領紅三軍從馬喇湖出發,奔襲彭水縣城。紅軍經馬喇鎮胡家溝、北溪蓋、伍佛嶺、老堡坨,進入濯水鎮楊柳池、大面坡、林轉,到達阿蓬江邊的黃泥沱渡。紅軍到達黃泥沱渡口時才早晨8點左右。黃泥沱渡口處水面寬達100余米,水深流急,如果沒有渡河工具,紅軍幾千人馬是很難渡過阿蓬江的。聽說紅軍要過河,當地的50多名船工組織了17條木船,組成了船隊,船工們顧不上休息和吃飯,一船一船地把紅軍和戰馬安全送過了阿蓬江。后來,當地群眾為懷念紅軍,將渡口更名為“紅軍渡”。時光變遷,當今的紅軍渡已然變為一個熱門的旅游景點,人們紛紛來到這里,只為乘船找尋革命先烈足跡、接受革命傳統洗禮。該院志愿者服務團看著紅軍渡的歷史背景,聽著當地人講的故事陷入了沉思。仿佛腦海中以及顯示出紅軍英勇無畏,頑強奮進,以強大的意志力和犧牲精神,渡過了洶涌澎湃的阿蓬江,為長征勝利邁出了關鍵的一步的場景。隨后,志愿者們整理好衣冠,挺拔的站立在紅軍渡前,向著紅軍革命先烈行禮,對紅軍革命先烈致以深深的敬意。
渡船交通雖已成為歷史,再難尋到當年印記,但紅軍精神卻在當地留了下來,并得到了傳承和發揚。志愿者們參觀了紅軍渡舊址后,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的革命精神。未來該院學子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精神狀態去面對生活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