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房兩空,三棵樹虧損”?涂料巨頭為何屢遭“網絡黑手”
風光無限的三棵樹,近年似乎成了“眾矢之的”。“三棵樹錢房兩空”、“三棵樹虧損”、“三棵樹被恒大拖累”一波接一波的負面消息如影隨形。對于一家穩扎穩打的民族涂料領軍企業而言,屢遭“網絡黑手”實在令人費解。究竟是誰在使絆子?背后又有何目的?
眾所周知,國內工程涂料市場曾幾乎被外資品牌壟斷。2010年以來,以三棵樹為代表的民族涂料品牌異軍突起,硬是在寡頭林立的賽道上殺出一條血路。相關數據顯示,三棵樹營收從2013年的9.819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113.38億元,近十年來營收增長了約11倍,十年來年復合增長率高達約31%。如此猛進的勢頭,讓三棵樹躋身國產涂料品牌第一梯隊。然而,也正是這種黑馬般的崛起,觸動了某些既得利益者的敏感神經。
行業新秀的快速成長,必然會對原有的行業格局產生沖擊。一些壟斷地位受到威脅的企業,很可能會使用各種手段進行反制。三棵樹近年屢屢躺槍,背后很可能有競爭對手推波助瀾之嫌。拿三棵樹訴訟恒大追債一事來說,面對大客戶違約,三棵樹選擇訴諸法律,本就無可厚非。相反,這恰恰彰顯出三棵樹作為一家負責任上市公司的擔當。然而在針對此事的報道中,暗藏不少內容雷同,夾帶私貨的文章,有預謀地渲染事態,稱三棵樹“過分依賴地產,業績虧損,活該被恒大薅禿”,將三棵樹的維權行為夸張成走投無路的表現,引發資本市場擔憂。
實際上,在恒大2.47萬億的債務總額和數不清的債權人里,三棵樹的債權金額并不起眼。有觀點稱2021—2022年期間,三棵樹有三個季度報告期呈虧損狀態,所以才向恒大追債。然而再往后看一看,三棵樹2023年前三季度的財報,平均每季度都超過了30億,單三季度,三棵樹就實現了營收36.74億元,同比增長13.41%;歸母凈利潤2.44億元,同比增長19.13%。與恒大的訴訟,并不會對三棵樹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如今再散播“三棵樹虧損”的評價,顯然已不符合事實。
(三棵樹2023三季度財報)
而且三棵樹在幾年前就積極布局C端和小B端市場,聚焦央國企、城建城投、工業廠房、美麗鄉村,發力舊改、學校、醫院等。如今三棵樹在小B端已經占據領先優勢,隨著非房地產業務比例逐漸提升,房地產周期的影響也在越來越小。放著更依賴大B端業務的其他巨頭不說,反而只盯著三棵樹,很難不讓人懷疑是有針對性的輿論攻擊。
此外,一些別有用心的自媒體故意炒作,也是三棵樹中槍的重要原因。對于這些人而言,熱點事件是快速吸睛、漲粉的捷徑。他們不在意事實真相,只在意噱頭和流量。
然而對于這些惡意中傷,三棵樹顯得有些沉默,似乎意圖用冷處理的方式,來給輿論降溫。殊不知面對有預謀有節奏的“黑公關”,爭分奪秒搶占先機,才是把控輿論走向的最佳方法,任由謠言發酵,很可能會讓黑手變本加厲,從而導致自己在輿論戰中陷入被動。
正所謂“樹大招風”,三棵樹成為眾矢之的,歸根結底是源于其高歌猛進的發展勢頭,以及在行業競爭中掌握越來越多的話語權。隨著存量房時代的來臨,小 B 端將崛起,成為未來行業的重要增量,這正是三棵樹主要發力且已占據優勢的方向。無論是依托技術、產品、渠道還是民族品牌的基因,三棵樹都有望吃到最大的紅利。
在市場經濟的叢林法則下,民族品牌的崛起注定荊棘遍布。對于三棵樹這樣一個仍在高速成長期的民族涂料品牌而言,勢必要面對更為復雜的輿論環境。光是“自身硬”已經不夠,還要擦亮眼睛,未雨綢繆,進行全方位的輿情監測,方能在污蔑紛至沓來時,采取行動,第一時間掌控節奏,維護自身權益,對黑公關、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有力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