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李軍:技術發展賦能體育產業騰飛
(文/王梓玲)權威數據統計,2012年至2021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增加值分別由9526億元、3136億元增加至3.1萬億元、1.2萬億元,年均增速分別達14.01%、16.08%,產業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從0.6%上升到1.07%。我國體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2021年體育產業增加值已達到金融產業的近八分之一、文化產業的四分之一、住宿和餐飲業的近70%,充分展現出經濟新增長點的發展潛力。
“在數字經濟的推動下,體育產業面臨著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客戶需求和競爭格局。為了更好地適應這些變化,企業需要與時俱進。通過借助整體的技術升級來提升運營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加強風險管理等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著名體育企業管理專家李軍表示,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將成為助力體育產業騰飛的翅膀。在數字經濟和行業發展需求的推動下,體育企業將迎來全新的轉型升級。旺盛的需求也為企業管理智能應用在企業內部落地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和需求。
(圖:中國資深企業管理專家李軍)
李軍,現任江蘇蘇超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資深企業管理專家,專業從事企業管理工作已經將近20年,擁有極其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作為蘇州體育局頒發的“蘇州市十大體育創意達人”獎項的獲得者,李軍在體育企業管理、項目創新、發展模式革新等方面具有極大的個人影響力。在李軍的帶領下,江蘇蘇超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發展迅速,獲批“蘇州市體育產業示范基地”、“江蘇省省級青少年奧林匹克體育俱樂部”、“蘇州市足球培訓基地”,成為蘇州市體育產業發展的領頭者。
近年來,體育用品制造業的發展呈現出明顯的轉型趨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特點之一就是從傳統的制造業向服務業的轉變。從2014年國務院46號文件《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正式出臺到2018年12月和2019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于分別印發的《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體育強國全面建設綱要》,國家政府一直鼓勵體育產業的轉型發展。
李軍指出,這一轉變不僅僅是簡單的產業升級,更是體育產業與各領域融合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體育與科技、文化、旅游等領域的深度融合,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涌現,為體育產業注入了全新的活力。這種轉型帶來了諸多新的“玩法”,如體育旅游、體育科技、體育文化等,為消費者提供了更豐富多樣的體育消費體驗。與此同時,體育產業的服務化還催生了一系列衍生產業,包括體育賽事組織、體育培訓、體育健康管理等,為就業創業提供了新的機會。這種體育產業的服務化不僅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也為社會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動能。
對于體育類企業未來的發展,李軍也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認為,企業需要聚焦于核心業務,圍繞集團多元化和公司專業化的發展方向展開行動,同時注重技術的升級。“這意味著企業需要集中精力在其優勢領域深耕細作,進一步實現業務的深度、精度和透明度。而其中的關鍵在于全力培育核心能力、核心客戶以及核心市場,并以此為基礎加強在細分賽道的競爭力構建。在這種情況下,注重技術的升級是其中一條捷徑?!崩钴娬f道,加快行業內賽道的領先地位對于企業來說至關重要。通過實施更加實質性的舉措,企業能夠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從而在行業內占據領先地位。而要實現這一目標,企業需要更加注重在技術方面的持續進行投入和創新。只有如此,企業才能更快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存自身優勢,跟上數字經濟社會的發展腳步,從而實現持續的增長和發展。
在李軍專家的深度分析中,我們看到了體育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隨著技術的發展賦能,體育產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將成為推動體育產業騰飛的重要動力。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和競爭格局,企業需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在核心業務的深耕細作中保持競爭優勢,加速行業內賽道的領先地位。這不僅需要企業采取更加實質性的舉措,更需要在技術、市場、人才等方面持續投入和創新。相信在專家們的引領下,體育產業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能,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