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的未來圖景:與行業領軍人張龍的深度對話
(文/許文潔)在制造業持續追求成本優化與效率極致化的當下,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宛如一把神奇的雕刻刀,正深刻地勾勒著中國制造業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近期,智能制造項目呈現出勢如破竹的推進態勢,智能工廠與自動化車間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通過對多個地區展開深入的實地調研,我們發現眾多制造業企業正積極投身于對 5G 通信、數字孿生技術、工業機器人等尖端技術的整合之中,全力錘煉企業轉型的 “內功”,以充分激發企業內部的創新活力與增長潛能。
在這一波智能制造的革新潮涌中,張龍——作為菲尼克斯(南京)智能制造技術工程有限公司智能解決方案與工程業務的負責人,同時擔任江蘇省工業互聯網研習社的資深指導專家——他不僅深度參與了該領域的一系列核心活動,還領導團隊取得了多項創新的專利技術成果,推動了智能制造技術的持續進步與創新。
記者有幸采訪到張龍先生,深入探討了智能制造領域的變革與挑戰,并邀請他分享了其眾多研發專利中,最具創新性的成果之一。
記者:張龍先生,您好。您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深厚背景讓我深感敬佩。當前,智能制造領域正面臨哪些關鍵性的變革?
張龍:感謝您的認可。事實上,智能制造領域正經歷一場脫胎換骨的變革。除了技術融合、制造模式的轉變以及產業生態的構建外,變革還體現在生產過程的智能化以及數據驅動的決策制定等方面。例如,我們可以觀察到越來越多的工廠開始采用物聯網技術,對設備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對維護需求進行精準預測,并通過大數據分析對生產過程進行深度優化。此外,人工智能在質量控制、供應鏈管理以及產品設計等領域的應用,也在持續推動整個行業的變革。
記者:面對這些變革,智能制造領域又面臨著哪些挑戰呢?
張龍:挑戰確實不少。技術融合帶來了對跨學科知識的強烈需求,這要求我們必須持續更新知識體系。對于企業而言,如何在引入新技術與確?,F有生產流程平穩過渡之間找到平衡,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同時,隨著技術的進步,對操作人員的技術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企業在員工再培訓和教育方面的投入也成為了必須面對的課題。安全問題同樣不容小覷,隨著生產線的智能化,如何確保數據安全以及防范網絡攻擊成為了新的難題。
記者:您能否分享一下,您和您的團隊研發的成果中,哪些最讓您印象深刻?
張龍:當然可以。我們研發的 “激光打印系統、激光打印方法及用于打印機電腦的轉換裝置” 是一項極具代表性的創新成果,這項專利技術在大幅提升工業打印精準度與速度的同時,有效減少了材料的浪費,實現了激光打印裝置的智能化,很好地滿足了智能制造個性化定制的需求,得到了客戶的高度好評。
我們較早地開展機器學習算法的研究,推出了“基于開放控制平臺的機器學習軟件平臺”,該軟件平臺集成了機器學習算法,可以運行在服務器、云平臺或者邊緣設備上。通過可視化界面快速配置的方式,對采集到的數據集進行訓練,無需客戶編寫代碼。訓練好的數據模型可以非常方便地部署到邊緣控制器中,實時檢測設備狀態。該解決方案成功運行在電機預測性維護、攪拌設備在線監控、壓縮機預測性維護、風機葉片智能監測等多個應用場景中,帶來非常顯著的經濟效益。
我們為智能制造客戶開發的PHCAR電氣標準,將裝配、焊接、包裝、輸送、檢測等工藝模塊進行了標準化和代碼封裝,可以快速開發控制程序,實現HMI界面自動生成等功能,幫助客戶減少60%以上的軟件編程和80%以上HMI界面開發的時間,同時也節省了大量現場調試的工作量。
記者:您提到激光打印技術,這是否意味著智能制造也在向精密制造領域拓展?
張龍:的確如此,智能制造的發展正不斷推動我們邁向精密制造領域。激光打印技術就是一個典型的范例,它在電子制造、醫療器械、航空航天等領域展現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例如在電子制造領域,隨著電子產品朝著小型化、輕量化、高性能化的方向發展,對電子元件的制造精度要求越來越高。激光打印技術可以實現微米甚至納米級別的打印精度,能夠滿足高端電子產品對電子元件制造的要求。通過智能化手段提升制造的精度與效率,使我們能夠生產出更為復雜、精細的產品,滿足高技術產業的需求。智能制造與精密制造的融合是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將推動制造業向更高端、更智能、更精密的方向發展。
記者:您認為,未來智能制造的發展趨勢將會是怎樣的?
張龍:未來的發展趨勢,我認為將呈現幾個特點。首先是自主學習能力的增強,智能制造系統將能夠通過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算法,實現自主優化和升級。其次是更加注重人機協作,未來的智能工廠中,人與機器將形成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完成任務。這不僅涉及到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的使用,還包括通過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技術為工人提供實時信息和指導,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此外,智能制造系統將更加靈活和模塊化,能夠快速適應市場變化和個性化需求。模塊化設計意味著生產系統可以輕松地重新配置和升級,以適應不同的產品和工藝要求。這將使企業能夠更快地響應市場變化,縮短產品上市時間,滿足消費者對個性化和定制化產品的需求。最后,可持續性和環境友好性也將是未來智能制造的重要趨勢。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智能制造系統將更加注重能源效率和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廢物和排放,實現綠色制造。
記者:在推動智能制造技術發展的同時,您認為在政策和監管層面上需要做些什么?
張龍:政策和監管層面,我認為首先需要制定有利于創新的政策環境,激勵企業投入研發和創新。同時,應當建立相應的標準和規范,以保障技術的安全和可靠。例如,對于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安全領域的監管,需要不斷更新和完善。最后,跨部門協調與合作也非常重要,智能制造涉及多個領域和行業,需要政策上的協調一致和資源的有效整合。
記者:非常感謝張龍先生接受我們的采訪,您的見解對我們了解智能制造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期待未來能看到您和您的團隊在智能制造領域取得更多的創新成果。
張龍:謝謝您的采訪,我也期待與各界同仁一起,推動智能制造技術的發展,為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