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以科技之光照亮生育之路
隨著生育推遲、社會壓力增加,不孕不育率提升,部分人群面臨“生不出、生不好”的問題,輔助生殖技術逐漸成為育兒新希望。從1988年我國內地第一例試管嬰兒出生到現在,我國輔助生殖醫學已經走過了30多年的歷程,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輔助生殖技術(ART)服務周期數最多的國家,占全球的1/3。不過該技術也面臨著發展瓶頸和挑戰,例如世界范圍內臨床妊娠率徘徊在40%,活產率約為30%,我國出生缺陷率持續處于5.6%的較高水平。而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生育年齡不斷延遲,解決高齡女性生育問題成為目前和后續很長一段時期生殖醫學面臨的新挑戰。
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飛速發展,“第三代試管嬰兒”,即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技術應運而生,它如同一位精準的“基因偵探”,能夠在胚胎植入母體前,對其染色體和遺傳病基因進行篩查,從而有效識別高齡生育胚胎染色體異常,以及避免遺傳性疾病的傳遞,提高試管嬰兒的成功率和安全性。這一先進輔助生殖技術的誕生,不僅為那些因遺傳疾病而面臨生育困境的家庭打開了希望之門,也為高齡產婦、反復流產、不良孕產史、單基因遺傳病患者等群體提供了更加科學的生育保障。
就職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擔任生殖醫學科副主任醫師的張婷女士,是一位深耕生殖醫學領域多年的臨床醫師。她致力于將最前沿的科技應用于臨床之中,對PGT技術有著多年的深入研究,旨在為更多家庭帶來生育的喜悅。面對復雜的基因數據、高昂的研發成本以及倫理道德考量等難點,她帶領團隊夜以繼日地工作,不斷突破技術瓶頸,優化檢測流程。她深知,每一項技術的成熟,都是無數次失敗與嘗試的結晶。正是這份堅持與執著,讓她在PGT技術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例如在論文“Comparison of day 5 blastocyst with day 6 blastocyst: Evidence from NGS-based PGT-A results”中,張婷對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接受PGT-A并進行滋養層活檢的女性進行了回顧性研究,探討了胚胎囊胚期第5天與第6天的囊胚在非整倍體狀態上的差異,并通過NGS(新一代測序)技術輔助的胚胎非整倍體前遺傳測試(PGT-A)結果進行比較。研究結果顯示,在沒有進行PGT技術輔助的情況下,于第5天形成的囊胚相較于第6天形成的囊胚具有更高的整倍體(Euploid)比率,該現象在年齡小于38歲的女性中更為明顯。因此,對于她們而言,選擇第5天的囊胚進行移植是更優的選擇。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卵巢儲備功能的下降,高齡女性往往只能獲得第6天的囊胚,并且還可能伴隨著卵子發生染色體異常風險的上漲,導致胚胎的染色體呈非整倍性(如三倍體或單倍體),影響妊娠成功率。這時,PGT-A技術便可發揮其重要作用,通過基因組測序或染色體微陣列等遺傳分析手段對胚胎進行細胞活檢,幫助醫生有效識別出具有正常染色體數目的整倍體胚胎,從而提高成功妊娠的概率,降低流產風險。
此外,對于反復試管植入失敗(RIF)的高齡女性而言,PGT-A也可以幫助她們在一次體外受精(IVF)周期中找到最佳的胚胎,減少多次嘗試所帶來的生活、心理壓力以及時間成本,為廣大飽受困擾的高齡女性帶去福音。
上述張婷女士及其團隊的研究成果,不僅受到了國際生殖醫學領域及相關專家學者的高度認可,被收錄至遺傳學領域的知名期刊《Journal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s》,更在社會層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張婷女士在臨床上通過對這些技術的充分運用,為新生兒健康筑起了一道堅實的防線。在她的努力下,未來將有更多健康的寶寶誕生,為家庭和社會注入新的活力。
回望張婷女士的科研之旅,我們看到的是一位醫學科學家對生命的熱愛與尊重,是對科技進步的不懈追求。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生育健康事業貢獻了寶貴的力量,也為社會帶來了更多的溫暖與希望。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PGT技術及其他生殖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完善,生育難題將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鴻溝。未來的生育之路,將會因科技的照耀而更加寬廣、明亮。讓我們攜手并進,在科技的引領下,共同守護每一個生命的誕生與成長,讓愛與希望灑滿人間。(文/賈盛)